2019 年抚松县学校民族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文件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教育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加强全县学校民族教育,引导全县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融入学习生活当中,全面提升全县学校民族教育工作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各学校和各族师生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教学规划,积极推进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理论 “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 ”。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职教中心开设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课程。
三、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 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组织领导
各学校领导要切实提高对民族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扎实抓好民族教育工作,抓出水平,抓出成效。各学校要完善校长任组长的民族教育领导机构。制定学校民族教育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学校民族教育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二)抓好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培训
1.提高认识。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向全体教师传达相关文件精神,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教职员工对开展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
2.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渗透。组织教导处、团委、大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三)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将国情知识与思想政治课和地方课程有机结合。
2.拓宽课堂教育渠道。结合道德与法治、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课程,强化民族常识教育、大家庭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让民族意识走进内心。
(四)大力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交融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学校教学内容,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大力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组建民族
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项目社团,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展演和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五) 加大民族教育活动开展力度
积极开展各族学生体育、文艺等活动,促进不同民族学生共学共进。建立各族学生交流平台,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各族学生交流交融。加大民族教育活动开展力度,全面提高全县民族教育水平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