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抚松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210135699681/2007-00780
分  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 其他
发文机关: 抚松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07年01月29日
标      题: 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抚松建设的意见
发文字号: 抚政办发〔2007〕7号
发布日期: 2007年01月29日
索  引 号: 112206210135699681/2007-00780 分  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 其他
发文机关: 抚松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07年01月29日
标      题: 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抚松建设的意见
发文字号: 抚政办发〔2007〕7号 发布日期: 2007年01月29日

抚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抚松建设意见的通知

抚政办发〔2007〕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局、办,有关单位:

  《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抚松建设的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抚松建设的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吉林的决定》,认真实施我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增强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加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步伐,推进创新型抚松建设,提高抚松的综合竞争力,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定发展信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

  (一)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竞争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县正处于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各党委、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抚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县综合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使科技进步和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奋斗目标,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构筑创新平台,把抚松建设成特色优势明显、引领作用突出、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三)主要目标。到2010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提升,建立起资源集约转换为主的生态工业体系和生态效益型现代农业体系。以生物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为产业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0户。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0个,引进新技术、新成果4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初步形成,全县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以上。到2020年,建成特色明显、对优势产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支撑作用的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全县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增加,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率明显提高,创新环境更加优越,争取进入全省创新城市行列。

  (四)基本思路。从抚松的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出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发企业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抓住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抚松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围绕我县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通过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按照创新链条上各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学规划,整体解决,在重点领域实现重点跨越。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产学研结合、产业化目标清晰的高新技术项目。

  二、突出企业主体,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激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改进研发设备,提升研发水平。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重点向优秀人才、创新岗位倾斜,鼓励企业设立管理股和技术股,使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积极支持企业扩张、改造、兼并、重组,把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对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收费、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列入县级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保,给予重点扶持,减免各项收费。

  (二)拉紧技术引进与后续创新的结合。技术引进是我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要积极鼓励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项目。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资金,对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在技术引进中,必须以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重点引进关键产品的核心技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力量,大力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创新的规模效益。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合作机制。要充分利用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各类研发机构、实验中心、中试基地、实习基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根据我县产业特点,突出研发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并试行项目招投标制度。鼓励支持企业采取联合投资、共同委托等方式,组建技术开发联合体,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

  (四)实施“名牌牵动战略”。鼓励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争创名牌产品。要依托科技进步,打响长白山品牌,突出在矿泉饮品、绿色食品、功能保健品、医药业、特产业以及矿产冶金、汽车配套、林产、建材、塑料化工等产业中积极开发新产品,打造名牌产品,争创著名商标。要放大企业名牌效应,提高名牌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扩大名牌的社会影响。凡是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都要组织各类媒体进行系列宣传。县政府将对开发新产品、获得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抓住关键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的重点突破

  (一)推进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以提升能源、矿产冶金、林产等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条为核心,围绕主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多级利用主题,以促进现代医药业、食品制造业、特色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围绕提取、分离、纯化主题,重点实施高能动态活力水、人参保健品、红松籽仁系列产品、林蛙综合利用、五味子系列产品开发,以科技创新、转化、产业化为主线,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解决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促进我县产业升级。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技术增长点为目标,围绕新材料、中药现代化、生物制药等领域,组织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和品牌产品,培育一批产业基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三)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事业的创新。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利用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和推动农产品加工精深化为方向,围绕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主题,重点引进和研发超级农作物新品种及栽培、精品畜牧新品系。重点突破种源提纯、培育和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重点建设长白山珍稀植物无性快繁示范基地、人参参后地再利用连续栽培示范基地、五味子高产栽培示范基地、黑木耳等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研发示范基地。切实加强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力度,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围绕产业重点,努力打造区域创新服务平台

  (一)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的建设,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立项、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登记和优惠政策落实等提供优质服务,畅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渠道。创造条件,培育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努力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举办多种形式的技术成果对接会,组织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和科研单位技术成果信息,加强科技创新的供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转移和技术产业化的效率。

  (二)增强科技园区辐射功能。进一步加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等园区的建设力度,发挥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品转移的载体作用,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围绕淫羊藿、刺五加、北芪、北柴胡、细辛、梅花鹿(马鹿)、园参野化、五味子8大道地野生名贵中药材保护基地,人参、西洋参、红景天、林蛙等8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立各类科技专家大院。试行和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专家的科技注入,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医药、绿色食品、功能保健品和特产业、畜牧业的发展。

  (三)构筑科技人才聚集平台。开设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凡引进符合抚松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确保人员编制、户口和优惠工资的落实,在子女就学、住房、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资助。人才的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费用,可列入成本。优化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筹建抚松职业技术学院,办好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强化创新教育和岗位培训,形成符合抚松产业方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基地。政府将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特殊津贴制度。组织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到域外和境外培训,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推动科技人才“柔性流动”,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

  五、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政府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承担科技创新的风险,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一般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应少于1%,大中型企业应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不应少于5%。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但一时受到资金制约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要通过贴息贷款、银企合作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鼓励金融部门开展技术成果质押贷款业务。设立创新型企业担保专项资金,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发挥金融创新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财政投入对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增加县级自主创新资金的投入,在保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按法定比例增长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强化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和监管,实行绩效评价,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三)落实税收激励政策。要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省政府《关于激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发挥税收对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

  六、落实保障措施,推进创新型抚松建设

  (一)完善创新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社会各界,要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联动机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加快推动我县经济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自主创新政策,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评价和督查工作。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制定相关支持自主创新工作的细则,合力构建激励各种创新的高效行政服务体系。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本地区自主创新的规划、政策、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努力建设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创新区域。

  (二)优化科技进步法制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有关科技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大科技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法严厉查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使有突出贡献的创新者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

  (三)培育全民创新精神。大力倡导勇于创新,敢于创业,激励成功,善待挫折,宽容失败的新风尚,消除一切妨碍自主创新的旧的习惯势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城市文化。扎实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技能大赛活动,鼓励全民广泛参与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形成新时代抚松人文精神和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