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抚松县2019年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要点的
通知
抚政办发〔2019〕39号
各乡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局办、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
《抚松县2019年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抚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22日
抚松县2019年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要点
2019年全县率先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提出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和关于“三农”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本着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的原则,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着力点,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抚松农业提质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如期完成上级设定的工作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工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稳定粮食综合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2019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在39万亩以上,确保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2846吨以上。巩固籽粒玉米调减成果,调减籽粒玉米6万亩。
2.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推广适合我县地域特点的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提升农机化水平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推广农业科技集成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施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12.5万亩,耕地轮作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在人参种植和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新建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4万亩以上。
4.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水毁工程修复和隐患排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品种和节水保墒技术。投入200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5.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数字化应用水平,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范围。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标准型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
6.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和林特产品,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特优区创建。结合资源优势,本乡镇或多个乡镇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谋划好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创建认定市级级产业园1个、县级产业园3个。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二、科学布局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
7.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重点发展设施园艺和人参、食用菌、经济作物、山珍食品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种养基地和特产之乡。扩大设施园艺生产规模,加强棚膜园区标准化建设,增强反季节蔬果供应能力。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
8.发展现代畜牧业。突出抓好畜牧产业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以非洲猪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稳步发展猪禽产业、重点发展牛羊产业、加快发展鹿蜂等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粮改饲”和“无抗肉试点示范”,创建食源性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围绕黑猪、黑牛、肉羊、地方优质鸡等遗传资源,开展畜禽新品种培育。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粪污处理,发展绿色养殖。力争畜禽养殖业产值比重占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
9.着力发展生态渔业。因地制宜发展湖库增养殖、池塘标准化养殖、冷水鱼流水养殖和休闲渔业等产业。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渔政管理,划定自然水域禁渔期,控制捕捞强度,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严厉查处电力捕鱼、“三无”渔船、“绝户网”等非法活动。水产品总产量增长4%以上。水产品总产值增长5%以上。
10.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利用人参、食用菌、蓝莓、特色杂粮杂豆等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加工专业村镇。围绕粮、畜、特等优势农产品实施深度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抓好续建和在建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
11.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强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培育和发展好抚松人参优良品种“福星1号”和“福星2号”,健全育种、栽培技术标准。
12.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利用好冷资源,打造冰雪文化、发展冰雪经济,拓展赏雪景、体验冰雪运动和东北年俗等乡村游憩休闲项目。创新推进乡村避暑休闲产业发展,打造长白山乡村避暑新标杆,拓展和丰富沿江、森林避暑项目。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拓展完善乡村电子商务平台功能,最大限度地推介特色产品。建设吉林最美休闲乡村1个、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1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1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做优一产;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壮大二产;以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服务业为重点,做强三产,推动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14.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参加农博会等各类交易会,对外宣传推介。扩大与京津浙沪苏粤等省份交流合作,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开发。把抚松的优质产品、抚松的发展优势展现出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推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15.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支持种养大户发展为家庭农场,农户联合成立合作社,实现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100名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认定和发证60至80人,各类短期年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培训技术指导员89人,农民技术员130人,培训科技示范主体农民64人次。
16.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完善信息应用平台,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主导模式,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土地流转面积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
17.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等改革。抓好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解决农垦企业及职工医保、社保等历史遗留问题。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房屋所有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18.建立带户促增收新模式。开展设施园艺、畜牧业、种植业节本增效等增收专项行动,推广产业带户模式、双创带户模式、主体带户模式、产业扶贫带户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培育返乡下乡创业带头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专家,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作用。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和重点任务落实。
19.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创业促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突出抓好政策资金扶持,为农民工等人员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
四、提升科技服务农业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20.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新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建设一批集成果转化、融资孵化、技术开发、产业创意、产品创新、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平台为一体的星创天地,发挥星创天地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完善农业科技人才评价和流动保障机制,落实兼职兼薪、成果权益分配政策。
21.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落实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措施,推广有机肥和生物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减半,综合利用率达到38%以上。
2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监测平台管理。继续做好无疫区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加强渔业渔政管理,对5类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实施专项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以上。围绕吉林玉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等“吉字号”品牌,培育我县的培育区域公用品牌2个,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
23.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以秸秆还田为基础的“五料化”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集成推广秸秆收储运用典型模式。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网格化责任体系,确保每块农田都有专人包保、专人监管。
24.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牧业小区建设,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实施“白色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示范推广加厚地膜、可降解农膜及回收机械试点。
25.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全面保护天然林,继续实施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乡村田园绿化美化行动,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乡镇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五、提高思想认识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实现率先突破
26.正确认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正确把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根本保障。我县地处山区,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受地形影响、农机化综合水平低,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如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特色农业明显,为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奠定了基础;依托长白山旅游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便利。大中型农机具不能应用,可引进小型农机具,在粮食生产、人参栽培、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提高机械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围绕人参、蓝莓、食用菌、山野菜、中小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做长产业链条、开发新品种,产品向中药保健、食品养生、生物制药等领域深度开发。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创建消费者放心的区域品牌。力争我县在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将人参产业抚松现代农业的名片。
27.明确发展差距。对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设定的考核指标,我县在养殖业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保险投入、财政资金对农林水事物投入、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后一至两年内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力争达到或接近设定的目标值。
28.强化组织领导。对照上级设定的目标值,明确全县实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针对本部门涉及到的指标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制定出台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和工作办法,全面抓好项目安排、任务分工、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各乡镇要认真研究谋划本地的发展路径,找出差距、补齐短板,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如期完成规划目标,助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9.做好规划衔接。《抚松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和全县乡村振兴规划要实现有机融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协同推进,统一任务目标、统一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30.加强资金投入。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向“三农”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统筹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保障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金融多样化需求。
31.严格督查考核。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确保全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抄送:县委、人大、政协、纪委办公室,人武部,法院、检察院。
抚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