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三北”工程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护绿2025”年度工作计划
抚林字[2025]77号
为全力提升“三北”工程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防控,防范化解“三北”工程实施中的林业生物灾害风险,按照省、市关于印发“三北”工程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护绿2025”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为合理安排预防、监测、防治、检疫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年度工作目标
实现重点项目实施区造林地块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100%,鼠害危害程度中度以上地区预防性防治率100%,“三北”工程区内种苗产地检疫率100%,“三北”工程重点项目种苗复检率100%
二、工作安排
(一)开展种苗检疫保障行动
1.建立种苗检疫信息共享机制。依托全国林草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林木种苗调运检疫台账。调出地主动配合调入地做好调运信息真实性核查,对存在疑问的调运信息要主动联系调入地森防检疫机构进行核查,实现“产地-运输-落地”种苗检疫闭环管理。对无法开展复检的信息,调入地应主动告知调出地森防检疫机构将其列入“虚假调运名单”,防范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2.加大在建和新建项目调入种苗检疫复检力度。各地各单位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派发《复检告知书》,要求项目建设单位主动报检,及时掌握种苗调入信息。调入地森防机构对建设项目调入种苗进行全面落地复检,提高种苗复检抽样比例,防止带病种苗用于项目建设。
3.加大检疫执法案件查办力度。积极查处违法违规调运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事件,积极协调调出地开展案件追查。涉及跨省案件的,必要时可以反馈至市森防检疫站,由市森防检疫站协调并开展溯源。
(二)实施重点项目造林地块林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治理
造林前开展鼠害摸底调查,掌握发生情况。对鼠害中度及以上发生区全面开展预防。对新造幼林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防治。
(三)实施工程区生物灾害精准监测和治理
强化“三北”工程区生物灾害监测。壮大监测队伍,实施常态化监测,及时发布生产性预报,及时补充完善常见及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经监测达到发生程度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编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计书》,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灾害防治。防治后及时开展防治质量验收,填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质量验收书》。辖区内新发或突发生物灾害时,各地各单位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害发生情况,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
(四)实施工匠人才培育促进行动
积极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业务培训、防治技能竞赛等,鼓励从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化解能力。
(五)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及先进技术示范推广
“三北”工程区内各地各单位应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知识作为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鼓励群众参与,形成社会共防的良好氛围。同时,聚焦鼠害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总结绿色防控经验,积极申报科技成果,经评估、筛选、集成熟化后,向社会推介。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护绿2025”是保障“三北”重点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行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作为。县森防检疫站负责安排部署抚松县“护绿2025”行动各项工作,每月调度“护绿2025”行动相关工作情况,协调推进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三北”工程区各地各单位负责本辖区内各项工作。
(二)明确工作重点,强化行动落实。“三北”工程区内各单位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预防、监测、防治、检疫各项工作。在重点项目实施关键时期,要加强防控服务跟踪指导,实行常态化管理,适时开展现地核查。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部门协同、区域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护绿2025”行动。
(三)加强信息报送,做好总结评估。自4月起,工程区内各单位每月10日前将当月“护绿2025”行动开展情况并形成总结报送至县森防检疫站。各地各单位于年底前全面梳理总结辖区内“护绿2025”行动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形成本地区“护绿2025”行动工作总结报告,并于12月1日前以正式文件报送县森防检疫站。
抚松县林业局
202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