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北政发[2024]50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印发的《抚松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4年)》(抚办发[2024]1号)文件精神,北岗镇高度重视,对照文化旅游攻坚行动任务细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党政统筹、融合共享、突出特色、绿色发展”为创建原则,不断完善提升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民生福祉和游客舒适度、满意度,合力推进文化旅游攻坚行动工作,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发展大格局,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好北岗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围绕文化旅游攻坚行动任务细则,突出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精准布局、开拓市场、创新供给、深化融合。加快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紧密结合,优化旅游大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向精品化、特色化、规范化、品质化发展。
三、攻坚任务
(一)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
1.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丰富北岗旅游内容和业态,提升旅游承载力;支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旅活动,完善服务质量,吸引和留住游客;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推动文化赋能。
提供旅游行业标准,跟进服务重大旅游项目;支持重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旅融合,引导域内各类旅游经营单位开展文化旅游类活动,将“人参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冰雪文化“等充分融入旅游之中,增强产品吸引力;大力宣传营销,拓宽客源市场。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各村
2.打造具备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精品村、精品节庆、精品线路(生态乡村、森林避暑、红色研学、文化探源),逐步将北岗建设成为抚松县新兴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标准化的康养旅游示范区。
加大文化赋能效用,深度挖掘各村文化内涵,植入业态产品,打造不同风格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开山节、“参乡源”文化节、老把头节、人参节等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加游客体验项目;因地制宜利用好资源特色,设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人参文化等乡村文化底蕴,形成精品村文化符号,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开发类型各异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春夏秋冬”四季全时的文旅活动,营造春赏山花、避暑消夏、秋日采参、冰雪胜境的四季旅游氛围;科学合理设计主题游线,打造康养旅游线路,生态乡村旅游线路,冰雪旅游线路等特色旅游线路。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3.积极打造“环城、沿路、依山、傍水、邻景”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联动发展的旅游新格局。
以北岗镇区为核心,构建四条乡村旅游产业经济带,培育多个旅游精品点。辐射带动蒲春河村、大顶子村、大川村、苏剑飞殉国地、圣水湖等地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核心区。
充分挖掘人参文化、乡村民俗和红色文化,发挥北岗镇地理位置优势,充分联动,相互补充,形成既相互关联又有差异化的旅游发展格局;编制旅游规划,进行空间布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各村
(二)推进文化旅游精品化发展
1.全力打造松花江生态经济带。项目带动,促进多产融合发展。文化赋能,展现松花江多彩魅力。推动蒲春河村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加速松花江北岗段生态经济带产品体系的形成。持续加大文化赋能效应,以多彩文化增添松花江旅游内涵。梳理松花江大文化背景下的红色文化、木把文化、渤海文化、人参文化、渔猎文化、民族文化等,初步形成松花江文化旅游资料库,以文化赋能松花江旅游。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各村
2.实施文化旅游精品示范工程,重点支持蒲春河村等高标准建设乡村旅游精品点,带动一批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旅游精品村,形成北岗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利用特色旅游资源,提升开山节、老把头节、“参乡源”文化节、人参节、采摘节等具有北岗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活动。
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打造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精品点。按四季气候特点和域内自然资源禀赋,设计节庆活动地点和内容,增加活动内容,丰富体验形式。
打造“参林秘境”北岗镇秋日采三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并利用相关平台进行宣传,力争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党建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各村
3.促进文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鼓励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建设一批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公园、休闲农庄,引导旅游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接待水平,创建美丽休闲基地和休闲星级示范企业。
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挖掘松花江文化,丰富松花江文化内涵、提炼松花江文化主题,在文旅项目建设中融入松花江文化。推进蒲春河村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突出松花江、长白山文化主题。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党建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4.推进文化旅游业态与冰雪旅游融合,依托冰雪资源优势,以冰雪旅游引客,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村谋划推动雪村等建设,推进旅游四季常态化运营。
鼓励开发北岗镇水库加强冬季冰雪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人参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设计旅游线路和产品,推进雪村建设。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5.推进文化旅游业态与红色文化融合,围绕红色文化,将红色故事等红色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发展优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梳理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和文化故事,形成北岗镇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主题活动,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建国75周年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
设计七一缅怀之旅、林海雪原体验之旅等红色主题旅游线路;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建国75周年等节日为契机,开展“热血青年重走抗联路”;“中国好少年重走英雄路”等研学活动。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党建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6.推进文化旅游业态与森林康养融合,依托特色林业资源,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森林康养基地、自驾车及房车露营基地。
加快蒲春河村、大顶子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开发“纯净呼吸,绿色采摘”康养旅游产品,倡导“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慢生活自驾康养旅游理念。
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空气质量,打造“纯净呼吸,绿色采摘”康养体验产品,为游客提供休闲康养、采摘食材加工体验等服务,增强游客旅游体验,吸引游客自驾游,慢慢走,多停留;完善房车露营地配套服务功能。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7.推进文化旅游业态与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加强人参医药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开拓养老、康养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促进医养结合,打造一批以中医药健康和养生宜居为主题的特色基地。
利用好域内康养资源,打造特色康养产品;将人参、蓝莓、天麻、刺五加等地域特色养生保健资源融入饮食文化体验。
帮助和支持现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点基地,完善和丰富中医药康养内涵;通过拍摄制作视频、公众号等对域内养生保健资源进行宣传,同时联合旅游餐饮经营单位推出长白山康养系列美食,将美食文化与养生保健有效结合。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党建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各村
8.实施文化旅游“后备箱”工程。支持旅游重点村建设电商服务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在邻近的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加强创意设计,推出一批体现人参之乡文化特色的“抚松人参”系列旅游特色品牌。重点培育人参、蓝莓、五味子、红松籽、小猕猴桃、刺嫩芽、林蛙、猪嘴蘑等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
开展得域特产品进景区工作;以北岗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为依托,宣传推广“抚松人参”原产地概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农特产品的转化,实现旅游商品价值。
支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设立地域产品销售点;在宣传工作中注重使用“抚松人参”原产地概念,并鼓励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使用“抚松人参”标识,使“抚松人参”品牌深入游客心中;重点旅游村建设电商服务站。鼓励支持相关生产企业研发旅游商品;做足宣传,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督促生产企业做好产品质量保障;特色产品进景区、进旅游经营点,丰富游客购物。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党建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各村
(三)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化发展
1.突出旅游文化特色。依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打造一批以特色村屯为代表的画家村、影视村、摄影村。
结合文旅资源特色,分门别类进行风格设定,专题性开发培育。推进蒲春河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实地踏查,结合各村特点梳理分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打造、完善提升,培育发展。做好建设单位的对接工作,分别从旅游标准和文化植入方面及时跟踪服务。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党建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2.举办旅游文化活动。积极打造乡村大集、非遗节庆等精品乡村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到基层”及乡村旅游文化惠民演出系列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赶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风。开展“旅行社与乡村旅游景区”互联互动行动,组织乡村旅游专题活动,拓展乡村文化旅游市场。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举办各类节庆活动,不断做大“节事赛事经济”。
统筹全镇文旅优势资源,按照季节时令举办相应的节日活动及赛事活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鼓励支持引进、自办特色活动,同时做好宣传营销工作,扩大活动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党建办、社会事务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3.加快发展特色民宿。重点支持蒲春河村和大顶子村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加强主题客房、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亲子研学等体验产品和项目开发,建设适应不同需求的特色民宿。实施移动通信信号和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为游客提供便捷、安全的民宿预订、登记、信息查询和支付服务。
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环境,推动民宿建设。加快通信网络设施建设,优化网络环境。
要加大旅游配套设施投入,完善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设施,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开展专项调研指导工作,针对问题点对点解答,帮助现有民宿按照民宿标准提升服务设施。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各村
(四)推进文化旅游规范化发展
1.加强文化旅游规划引领。优化旅游区域整体布局,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旅游发展要求。加快编制全产业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注重规划衔接与落地实施。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2.完善文化旅游标准体系。开展景区评定工作,推动文化进景区。以“国家A级景区评定标准”为依据指导达标景区企业开展创评申报工作。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五)推进文化旅游品质化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建设通景公路,畅通景区进入性,因地制宜增设生态停车场。
各村做好通景公路现状调查,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提升现有路况,优化旅游交通环境;各村做好旅游停车场现状调查;各村、各相关部门要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配套旅游集聚区停车场建设;鼓励旅游经营单位自行建设生态停车场,提升服务环境。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社会事务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2.整治文化旅游环境。以景点清洁行动为主线,持续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污水处理、通信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设置垃圾箱和旅游厕所。
开展旅游环境清洁整治行动,更新完善基础设施。
攻坚办要督导各村开展环境治理优化工作;村镇发展办公室要做好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工作同时,因地制宜设置垃圾箱和旅游厕所;各村要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工作。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攻坚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各村
3.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建立统一的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将文化旅游纳入共享数据中心,逐步在文旅经营单位实行数字化管理。让游客一键畅享“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建设文化旅游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智能推送和网络营销、预订、支付等互联网服务。
全力推进“北岗镇智慧广电固边项目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涵盖数据采集、景区景点及旅游资源推介等内容。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责任部门:攻坚办、农业农村办、村镇发展办、电商、工信部门,各村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1.强化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攻坚行动工作的统筹领导,成立以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作为“双组长”,副职以上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根据考核任务,成立机制建设、公共服务、舆论宣传、
品牌营销、安全保障等工作专班,抽调相关单位骨干力量,实行固定人员、固定办公场所集中办公,负责制料报送、组织调度、督导检查等日常工作。
3.落实“一把手”职责,各单位主要领导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细化任务和分工,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二)强化资金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人、财、物向旅游业倾斜;按照各自职责,将创建项目资金列入预算。
2.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对标创建工作任务,积极沟通协调,多方争取政策资金。攻坚工作主要责任部门,要实行目标责任制。
3.要充分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资金,统筹用于文化旅游攻坚行动工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强化制度保障
1.建立督察检查机制。文化旅游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攻坚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攻坚工作中的优秀经验、正面典型进行定期通报表扬;对推诿扯皮、懒政怠政等不良现象进行通报批评。
2.建立调度推进机制。文化旅游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创建工作实施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创建工作例会,听取创建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安排部署阶段目标任务。
3.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将攻坚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加大权重,年终对各工作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比结果作为各部门评先选优和领导干部考评的主要依据。
抚松县北岗镇人民政府
2024年6月17日